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hinese folk song singing ghost drama.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hinese folk song singing ghost drama. Show all posts

Monday, January 26, 2015

紅梅阁 1968




folk song drama from the 60's  古典美人 __ 樂 蒂 最後遺作《紅梅閣》( 1968 ) Red plum pavilion
樂蒂出生於上海四馬路迎春坊,因排行第六,故小名「六弟」,是家中的老么及遺腹女,上有大姊及三名兄長,其三哥雷震(原名奚重儉)為著名國語片演員,而五姊因病早夭。樂蒂父親是上海建築業老字號「奚福記營造廠」第三代傳人奚兆年,在她出生前一星期在南京路大三元酒家門前被日軍空投的炸彈炸中身亡,奚兆年在樂蒂出生前原以為是一名男孩,預先取名「重義」,樂蒂出生後將「重義」改成女性化的「重儀」。
樂蒂兄妹隨母親顧毓秀返回外祖家中,至6歲時遷往外祖父青幫頭子「江北大亨」顧竹軒經營的「天蟾舞台」居住。「天蟾舞台」,是上海四大舞台之首,京劇名伶如「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等常在此演出,當時更有「不到天蟾不成名」的說法。樂蒂從小接觸表演藝術,常模仿戲台上花旦的神態動作。11歲那年,樂蒂母親因心臟病去世,此後一直由外祖母撫養成人。樂蒂初時入讀「上海青年小學」,其後升讀「清心女子中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樂蒂兄妹隨外祖父母來到香港,初時因言語不通無法入學,因而禮聘籍家庭教師為小孩上課,而外祖父更因不習慣,僅半年後便返回上海,其後樂蒂進入「伊維英文學校」就讀。其時一家人居於尖沙咀赫德道,與「長城電影製片公司」總經理袁仰安為鄰。1952年中學畢業的樂蒂考入「長城」,簽約五年,因太年輕,由二哥奚重勤代為簽署,月薪200港元,袁仰安取她的小名「六弟」諧音成為藝名「樂蒂」。「長城」指派李次玉作為她的導師,首六個月為實習期,同期新人還有陳思思李嬙張冰茜等,但僅兩個月樂蒂已接拍首部作品《絕代佳人》,擔任夏夢石慧的副車。1957年首次擔正在《捉鬼記》任女主角。惟星運平平,於1957年外借到同系的「鳳凰」拍攝《風塵尤物》,男主角是初戀情人高遠
1958年,樂蒂約滿轉投「邵氏」,獲導演李翰祥賞識,兩人合作首部作品為《妙手回春》。1960年樂蒂與李翰祥的第三部作品《兒女英雄傳》同時成為香港及台灣的「年度十大賣座電影」;其後她主演的《倩女幽魂》獲選參加法國坎城影展,轟動一時。此片乃第一部參加國際影展的中國彩色電影。在坎城影展中放映時,她的演技得到國際肯定;並艷驚四座,被譽為「最美麗的中國女明星」,奠定一線女星的地位。同年上映的《畸人艷婦》,再為她帶來了「悲劇聖手」的雅號。1961年帶大樂蒂的外祖母不幸因病身故,而同年上映的《夏日的玫瑰》初次與陳厚合作。
1962年1月31日樂蒂與陳厚結婚,邵氏旗下兩大紅星的婚禮轟動一時;同年樂蒂為邵氏演出《紅樓夢》,憑其中一段「黛玉葬花」的戲中戲,贏得「古典美人」的稱號。在拍攝《紅樓夢》期間已懷孕的樂蒂,於9月3日誕下女兒,取名陳如德,小名「明明」。
1963年樂蒂復出首先接拍由胡金銓首次執導的《玉堂春》,但拍攝中途,由於「電懋」宣佈開拍《梁山伯與祝英台》,由李麗華尤敏主演,嚴俊執導,邵氏急忙安排李翰祥趕拍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打對台,由凌波梁山伯,樂蒂演祝英台,只用了短短兩個月便拍完,在香港上映票房不俗,但在台灣卻激起熱潮,在台北於4月24日首映,上映長達62日直到暑假檔期,票房收入2,000多萬台幣,盡破紀錄,可稱空前;而她亦憑這部電影榮膺「第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此片亦於多個影展屢奪殊榮,於「金馬影展」更連奪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剪接、最佳演員特別獎。此片被視為是黃梅調電影的經典作品,三十年來重映次數無法估計。邵氏承勢原班人馬再開拍《七仙女》,樂蒂只拍了三天便託病辭演,傳聞她不滿公司對凌波厚此薄彼。
1964年2月1日,樂蒂與邵氏合約期滿,轉投「電懋」(後改稱「國泰」),6月電懋董事長陸運濤及拉攏樂蒂過檔的主任王植波遇空難去世,電懋如江河日下,樂蒂在電懋共拍9部作品。